5月24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三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发布会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分会场设在广东省。本场发布会依然采用“云发布”的形式,全程线上发布。一起去看看吧——
(教育部主会场)
(媒体记者线上参会)
发布会上,陈子季司长介绍了职业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一起来看——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职业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力度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牢牢抓住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不断打开视野、提高站位,统筹把握规模与内涵两个维度,相继迈上了3个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大台阶:
立足自身审视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其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
立足整个教育体系审视职业教育,确立类型教育定位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国务院出台的“职教20条”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重大论断明确了我国“一体两翼”的现代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审视职业教育,创造性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加快构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推动职业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征程。
回顾这10年,我国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不断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取得明显发展,不仅是由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坚实条件,也是因为职业教育发展始终把构建完整体系作为核心任务与逻辑主线,不断创新制度设计、加大政策供给,努力把职业教育建设为一种对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教育、一种有着广泛需求基础的教育、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
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适应性更强
面向市场、服务产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10年来,我们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两次调整专业目录,以产业、行业分类为主要依据,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出台《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等专项规划,力求在服务面向上突出“全”,在专业设置上突出“新”,在目录架构上突出“特”。10年来,我们淘汰落后专业108种,升级和补充专业1007种,更新幅度超过70%。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使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变迁更好地对接起来,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同时,“一老一小”相关专业布点数近5000余个。调查数据表明,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办学路子更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10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并实施《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开展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型城市等一系列试点,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办学,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校企合作已呈现出多样化格局。全国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涵盖了企业、学校、行业、科研机构在内的4.5万余家成员单位,形成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75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全国培育了30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了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起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在“土地+财政+税收”政策激励下,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年均增幅达8.6%,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学徒),逐步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
学生成才路径更畅
推进职普渗透融合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客观要求。为适应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我们不断更新理念,树立开放包容融合的大教育观,为学生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畅通渠道,推动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有机衔接、协调发展。一方面,引导青少年树立技能报国之志,全国4500余所职业学校支持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职业启蒙教育,辐射中小学近11万所,参与人次超过1500万。另一方面,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为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多样化发展机会。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后,高职分类考试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渠道。
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
职校学生发展力更足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10年来,中职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专科高职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专科高职教育从“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项目”到“国家优质校建设项目”,再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逐步成长起来,有效支撑起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破冰起航,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专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预留了空间,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提高。
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
职业教育责任担当更大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10年来,我们坚持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将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作为重要办学内容之一,推动“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落地,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加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号召,3年累计扩招413.3万人,在有效服务“六稳”“六保”同时,踢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目前,我们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9万人,招生规模企稳回升。
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与此同时,国家先后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目前,全国1万余所职业学校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的高职院校中,141所学校年培训量超过5000人/日,86所学校年培训量超过10000人/日。职业学校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职业教育办学形式更活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柱。我们始终坚信人人皆可成才,并为人人尽展其才创造条件。10年来,职业教育用数字化赋能,不断拓展办学空间,支持先学习再就业、先就业再学习、边就业边学习,主动与继续教育、普通教育有机衔接,积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中央财政连续10年支持建设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
在此基础上,今年3月“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覆盖了19个专业大类、396个高职专业,汇聚了660余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000余门在线精品课和2000余门视频公开课,以及420余万条视频、图片、文档等颗粒化资源,为全民学习提供充足数字资源。继续教育不断完善资源供给和服务机制,全国共有1891所各类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在学人数占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数的46.8%,有力提升国民受教育年限和素质。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建设,确定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29个、示范区120个,建成30所老年开放大学和老年教育专门机构。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职业教育开放水平更高
办好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我们既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还要博采众长、融通中外,借鉴吸收好做法、好经验,加快制度创新、重塑比较优势。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中不断实现“再提升”,通过优化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在互利共赢中为世界各国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我国职业教育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国招收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和境外办学的主要集聚地,多元协同培养模式和管理规范逐步形成。目前,400余所高职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全日制来华留学生规模达1.7万人。
2019年,13所高职院校协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外独立举办第一所开展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5个教学标准成为赞比亚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首次进入非洲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在海外19个国家建立20个“鲁班工坊”,泰国“鲁班工坊”建设人员被泰国公主诗琳通授予“诗琳通公主纪念奖章”。职业学校开发的国际化数字教学资源进入英国学历教育体系,获得欧洲国家承认。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涉及高铁、经贸、旅游、航空等领域,为各国学员提供了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发展机会。
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从层次走向类型、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的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好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自身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使命。
必须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找准自身发展定位。
必须坚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社会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有尽展其才、人生出彩的机会。
必须坚持自信自强、放眼国际,增强提出全球议题、参与国际合作、解决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的能力。
10年披荆斩棘,10年繁花似锦。今天,我国职业教育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细化落实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自立自强中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产业生力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任友群司长介绍了职业教育教师工作改革发展情况,一起来看——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依靠。有高质量的职教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特别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广大教师把大有作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可为的生动实践,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治理体系基本确立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对职教教师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今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对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作出规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建设高质量职教教师队伍夯实法治基础。可以说,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在逐步健全,治理体系基本确立。
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全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从2012年的11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29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69.5万人,高职专科学校57.0万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5万人),增幅为17%,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年龄结构看,中职学校50岁以下专任教师占比将近80%,高职院校此项占比83%,中青年正成为职教教师队伍骨干力量。从“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占比看,均超过55%(中职56%、高职专科59%、高职本科59%),达到了占比过半的要求。从学历结构看,中职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94%;高职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9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41%,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不达标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专业发展成效显著
启动实施国家职教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起了“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的四级培训体系,遴选确定了一批国家级职教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基地。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培训经费53亿元,带动省级财政投入43亿元,有效支撑了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工作。2022年,启动实施“职教国培”示范项目,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发挥高端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培训项目,为各地各校打造样板。全国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于2019年启动,分两批建设364个创新团队,示范带动建立省级创新团队500余个、校级团队1600余个,教师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的模式逐步建立,团队能力素质全面加强。学界认为,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充分挖掘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精神两方面潜力的重要举措。
校企双向流动更加通畅
2012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支持、鼓励和规范职业学校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明确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公布了102家企业为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广东省指导高职院校自主开展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认定,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教教师双向流动。2021年,该省高职兼职教师人数达到2.8万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比达1:1.7,兼职教师成为职教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们将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专设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发布板块,建立兼职教师库,为校企搭建沟通桥梁。
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教育部不断加大对职教教师表彰力度,在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表彰项目中,均按照同等比例专设职教教师奖项。通过一系列激励举措,不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提高职教教师岗位吸引力。2017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两次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示范创建,共有40个职教教师团队入选,有力引领带动了各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推进协同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科研工作中实施集智攻关,破解实际工程难题;在团队建设上突出老中青传帮带,打造接续奋斗的人才梯队。多个省份也打造了一大批地方职教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是系统工程,也是长远大计。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职教教师队伍建设迎来了难得机遇,大有可为。今年,教育部将开展职教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着力提升职教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下一步,我们将扎根中国大地,按照“创新制度、完善体系、加快补充、提质赋能”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充实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加强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职教教师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大有作为”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介绍广东职业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以“扩容、提质、强服务”为主线,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相融共生、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
坚持高位统筹,实现了职普同等重要地位。每年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保障。加强立法保障,出台《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填补了广东职业教育法律空白,先后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等,构筑职业教育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十年来职业教育累计投入4486.63亿元。
坚持扩大供给,满足了人民对美好职教的向往。高质量建设省职业教育城,历时10年谋划建设,已投入94亿元,将打造成为教科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范本。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任务,2019-2021年扩招42万人,报到率高达92%。拓宽发展通道,2021年,中职毕业生升学率达44%,22.4%的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
坚持内涵发展,建设了大湾区技能人才培育高地。加强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建设14所国家“双高计划”学校,29所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62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深化“岗课赛证”融合,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强化师资保障,专任教师数量从2011年的9.3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11.9万人,增长27%,研究生学历以上专任教师占比32%,双师型教师占比60%以上。
坚持互融互通,构建了产教融合新生态。健全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覆盖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出台《广东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建设10个产教融合试点市,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等合作平台,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成立80个职教集团,建设19个国家示范职教集团,在全国首创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模式,2012年率先通过自主招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已覆盖67%的高职院校、
坚持服务发展,展现了助力国家重大战略的职教担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训797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47万人次;组织珠三角中职学校面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招生”80万人,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大力推进东西协作和对口帮扶,协作帮扶8省区超百所职业院校。助力“双区”建设,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深圳对接国家所向、湾区所需、深圳所能。加强“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等平台建设,参加“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建设国际合作科研平台48个,推动职教广东标准、广东模式“走出去”。加强与国(境)外职业院校开展合作,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境外办学。
职业教育给了我人生出彩的机会
邢小颖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课教师邢小颖介绍个人学习成长经历
我是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一名实践课老师。2011年,我考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了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铸造、钳工等实操对体力要求高,作为班里为数不多的女生,刚开始有点吃不消,但我骨子里不服输的信念一直在,在校三年,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实训基地,通过反复实操,一项项技能就这样被我熟练掌握,这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我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任教。入职之初,没有教学经验,我有些惶恐和不安,既要保证演示的过程行云流水,还要保证学生不走神、听明白,对我是极大的考验。我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经过综合培训和练习,终于站稳了讲台。有学生说:“邢老师的动作特别利索,我们可能要干半小时的活,她十分钟之内就能搞定”,学生的评价和关心让我信心倍增。
2015年,我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升本,2017年顺利毕业拿到学士学位。工作之余,我在专业领域做研究、发论文、申请专利,2021年获评工程师职称,让自己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着力将专业领域“大国工匠”元素融入课堂,用“工匠精神”感染学生,让他们体悟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自豪。
过去这十年,是职业教育给了我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院校毕业的我们,可以看到更高、更远、更广阔的世界,也会有多元的发展路径和出彩的人生。我们应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并为之持续努力,因为,机会总会留给不断努力的人。
职教十年:“七子”看变化
邢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点评职业教育工作特点和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职业教育发生了快速、巨大、深刻的变化,以下用“七子归一”来概括:
一、“位子”更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价值和社会认同度越来越高。2014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史上最高规格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两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都分别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李克强总理也多次讲话和批示,如2014年强调指出“职业教育培养了大规模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在2015年开展了全覆盖的《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出台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作为国家战略,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二、“号子”更响。职业教育公共治理的法律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新《职业教育法》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国务院近年来重磅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 教育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及部门各种政策文件也密集出台,其法规政策的价值指向关键词如:类型、体系、质量、产教融合、制度创新等,很好地发挥了政府主导的作用。
三、“台子”更宽。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舞台越来越大。“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多元办学的发展生态。国务院协调机构统筹各部门积极发挥作用,行业指导委员会更新组建和指导,职教集团资源不断聚集并深化体制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专兼结合;从过去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到部省共建的地方改革创新高地,从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到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普遍推行,各方机构和人员在职业教育跨界的平台上越来越活跃。
四、“链子”更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趋于完善,层次结构更加完整。中职和专科高职教育不再是学历终结的教育,不仅可以直接衔接,还能与职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贯通起来。职教高考的新赛道,使职校生通往接续教育的道路更宽广更畅通。此外,职普融通、育训结合、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加宽加长了学生成才之路,更好地满足学生“就业有门,升学有路,继续发展有基础,创业有优势”。
五、“步子”更大。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创新探索层出不穷。投资、管理、办学体制都有新突破,专业、课程、教师、实训基地建设都有新进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都有新探索,“双高”院校探索中国模式、中国标准、中国制度渐出成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共同体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颇有成绩。各地、各校不同层面的改革呈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之势。
六、“旗子”更艳。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和特色魅力彰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德技并修,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校企双元育人已不再是口号,双证书制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不断壮大;产教融合型企业、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大师工作室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亮丽风景线,职业教育的特色更加鲜明。当然,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仍然在路上。
七、“样子”更好。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越来越好,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一是职业院校整体实力逐年增强,国家级示范校、骨干校、优质特色校、双高校等起到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学生就业率喜人,十年来,中职就业率(含升学)持续在96%以上,高职在91%以上,高于普通高校的平均值。三是社会服务贡献率显著增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四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识度、关注度、认同度越来越高。新修订职业教育法高票通过令人振奋,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热度和广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切,家长和学生对职教的态度越来越主动客观。职业教育开始从“别人家孩子的教育”变成“自己家孩子的选择”。
总结这十年,职业教育发生了格局性的变化:呈现了定位类型化、办学多样化、体系融通化、制度系统化、合作纵深化、责任下移、高质量为重的新特点和新局面。
最后,“七子”归“一子”,“担子”更重。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已经清晰明确。新修订职业教育法规定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追求,规定了“七个坚持”的遵循原则,规定了“六个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定了职业教育的新内涵和新定位,规定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职教特点的制度体制机制,为下一步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升质量保驾护航,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重大。未来已来,行而不辍,职业教育春天可期。
来源:微言教育。以上部分图片或文字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相关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